澳门新葡萄新京8883“拾文思源实践队”成立于2022年,由来自十余个学院的20余名队员组成,实践队以“拾捧文化命脉,思取精神源泉”为初心,弘扬非遗文化,践行青年担当。2023年暑期,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云南省7个文化聚集地,采访国家级、市级文化传承人30余位,形成采访文字稿5万余字。实践队制作宣传视频,创建线上展厅,设计科普动画,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方法,建立新媒体矩阵,获得2023年北航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科技领航行动优秀实践队称号。
2024年寒假,拾文思源实践队秉持初心、接续出发,15名队员围绕“我身边的民俗记忆”前往全国7省,围绕“各地记忆中的节日氛围”开展调研,感受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在新时代的发展现状,结合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累计形成25篇新闻推送、1部介绍视频、3项新文创,让传统习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重拾记忆中传统节日的味道。
承传统之文化 传民族之气韵 调研非遗保护
在寒假的一个多月中,拾文思源实践队的队员们分为六个小组,前往京津、河南、辽宁、四川、甘肃、浙江六地七省,与文旅单位、文旅企业、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京津组主要调研内容有:天津——祥禾饽饽、杨柳青年画制作技艺;北京——“花儿金”绢花、“葡萄常”料器。在调研中,队员们既了解到了传统宫廷糕点和年画制作技艺传承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又见识到了东花市街道“社区博物馆”的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保护方式。河南组的队员调研了河南省开封、洛阳两地的三项非遗:开封汴京灯笼张、洛阳宫灯与唐三彩。携手非遗传承人与文旅局工作人员共话非遗,探讨非遗发展新道路。辽宁组的队员就满族文化,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在辽宁丹东,队员们不仅了解了满族人民在过年期间的风俗习惯,更见识到顺应时代的满族荷包传承人不断尝试、守正创新的精神品质。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春风中,赓续文化薪火,讲好非遗故事。甘肃组的队员在兰州文化馆与各非遗传习所的参观中,学习到非遗融入百姓生活的新思路,了解到非遗融入人们情感的新方式。四川组的队员们着眼于地方特色民族——羌族开展调研。在调研中深入了解羌族民俗、羌绣等项目,感受羌族独有的非遗之美。针对非遗与现代社会结合的新方式,学习当地传承创新工作的独到之处。
重走实践路 合作促发展 再谈湖州非遗保护
2023年1月,拾文思源建队后的第一站就是浙江。一年前,在湖州文旅的帮助下,实践队联系到了数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了解了安吉白茶、湖笔制作、双林绫绢等多项非遗。浙江省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层层保护、级级重视的文化保护方案也被实践队宣传至其余城市。
此次回访,实践队来到湖州市文化馆,向馆长、副馆长、办公室主任交流请教。了解到湖州在原有非遗保护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非遗游学、全民非遗等特色项目。此外,湖州文化馆的负责老师就湖州地方特色剧种——湖剧,为队员们展开了详细的介绍。老师特别提到为两弹一星元勋、湖州人屠守锷院士创作的湖剧新剧目《国之守锷》。
后续,实践队就“非遗进校园”“非遗新发展”等项目与相关负责老师进行细致交流,湖州文化馆的老师们表示,希望在日后与实践队建立更加多维的合作,期待让北航学子欣赏到湖剧之美。
实践成果丰 专业助宣传
产教结合促进非遗发展。在本次实践中,实践队得到了多个省市文旅局和多位非遗传承人的指导和帮助,收获颇丰。此外,拾文思源就已经开展的实践项目,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宣传工作,宣传组成员制作了推送及便利贴等文创,将热爱的文化与专业特长结合,进行多角度宽领域的开发。
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拾文思源实践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产学结合,合理利用新媒体等各种媒介手段,将更多的非遗元素融入青年人喜爱的文化产品,设计新型文化非遗宣传方式,切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工作,让非遗为更多青年所关注,承担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责任,践行青年使命担当。